韓劇吹起「輕醫美」風潮 專家籲台靠3主軸推醫療觀光
2024-10-10/聯合報/記者賴昀岫
近年韓劇、陸劇風靡亞洲,進一步帶動海外旅客到當地旅遊,順便做醫美手術,加上社群媒體興起,每個人都是一種媒體、廣告,且以20至35歲的「小資族」為主,疫後更為明顯,今年暑假起,一般醫美診所的業績掉了近五成,美容外科醫師指出,台灣應借鏡,將國內頂尖的人才、技術結合觀光,帶動民生經濟活絡,重點項目包含醫美、健檢與抗老化等。
揮別新冠肺炎疫情陰霾,愈來愈多民眾報復性出國,南韓挾帶韓劇席捲亞洲,連帶吸引觀光客前往旅遊,順帶從事醫美整型手術,愛爾麗醫療集團董事長常如山指出,今年暑假,一般整形外科的業績掉了約5成,原來是因為20至35歲這群年輕人,被吸引到中國大陸、南韓旅遊、購物,甚至在當地進行醫美手術。
整體而言,中國大陸14億人口,市場基準和台灣2300萬人不一樣,當地醫生1個月能做到的量,台灣約需要2年,在現在的政經局勢下,沒有開放陸客來台,但台灣人要過去相對方便,加上現在很多年輕人會用社群軟體「小紅書」、抖音等,很多人因此在平台上招攬客戶,從中勾稽很多的消費管道,消費地則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城市。
常如山說,很多人掮客瞄準的是被網路社群上的精緻圖片,吸引過去的「醫美小白」,很多人覺得便宜,但其實這些美照背後,可能都是修圖、改圖的,但當地很多設備,其實都是透過淘寶買來的,品質難以確認,加上操作的未必是醫療人員,民眾前往當地接受醫美療程,效果有限不打緊,發生醫療糾紛時,或發生燙傷、血管損傷等風險時,更可能因此求助無門,呼籲民眾還是在台灣接受醫美療程,如要前往海外治療,還是要三思。
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張松源則表示,韓國的「輕醫美」和台灣的醫美現況不同的點大致有幾個因素,第一點是兩方政府對於扶植生技產業的態度大不同,以韓國為例,很多雷射儀器背後,其實是三星、現代等科技集團的子公司,用電子產業科技發展醫療雷射儀器,不像台灣的高規格審查,這類雷射產品被當作一般商品,沒有安全疑慮就放行,等於有資金和技術,加上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扶植,給予輸出海外產品關稅獎勵。
張松源說,當地醫療機構使用其國產儀器,成本本就便宜、終端售價會被壓低,更驚人的是,當地不止買電器、美妝會退稅,就連使用醫美等服務項目,也能憑發票退稅,對台灣的醫美產業衝擊很大;除價格因素外,韓劇的文化娛樂產業,也是當地醫美產業盛行的一大優勢。
台灣過去推廣的國際醫療,多半設定在先天畸形、重大疾病、重大災害後的肢體變形重建等,因生病問題來台就醫的海外人士,所以台灣的換肝手術、唇顎裂、斷肢重建等治療,張松源表示,台灣的技術、人才都很頂尖,在治療疾病、先天畸形重殘等都沒問題,但這樣對於民生經濟幫助有限。
美容外科醫學已連續多年向政府提出建議,醫療不能只設定在國際醫療,這些為了人道的項目繼續做沒問題,但台灣是小島國家,除發展尖端科技,另一個重點就是服務業,張松源呼籲,要推動醫療觀光,除了重病傷殘、先天畸形之外,要著重醫美、健檢、抗老化等項目。
他說,醫術人才結合觀光業,海外還可以到處走走逛逛,影響層面廣泛,遊覽車、小吃、服務業、精品百貨業等民生經濟,才會跟著帶動,可惜目前仍無明確回應,可能和跟台灣政治氛圍有關,政治人物多半除弊多於興利,採取的是預防性防守心態,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也擔心一直為醫療業開放,也擔心引起反彈,部會之間沒辦法橫向溝通也是挑戰之一。